夢見黑夜中的神秘怪客
黑夜中的神秘怪客人人都做過夢,夢是千奇百怪的,經過長時間的研究,人們發現夢是有意義的。在夢裡,你會飛,能飛上山;人們會把糖當寶石搶;冰能變成寶石。顯然這些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。夢在荒謬的外表下有更深的意義,夢好像是密碼,在傳遞著秘密的信息。
晉代著名玄學家樂廣提出:夢不管多麼虛幻和離奇,必定有它產生的原因。樂廣舉出例證:從未有人夢見過趕車去鑽老鼠洞;從未有人夢見過把薤片搗爛吃。人之所以不夢趕車去鑽老鼠洞,因為誰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思想、這樣的慾望和這樣的想像。很明顯,第一個例證講的是「想」,即「無想故也」。薤是一種百合科、多年生植物,其鱗莖是一種蔬菜,誰也沒有把它當蒜瓣那樣『搗爛吃,誰也沒有把它放在嘴裡嚼過。因為沒有接觸過這一類的事情,也就不』會有這樣的感受;沒有這樣的感受,也就不會留下這樣的印象;沒有這樣的印象,也就沒有做這個夢的條件。第二個例證講的是「因」,即「無因故也」。
樂廣論夢,一是「想」,二是「因」,而「想」來自於「因」。這樣就把夢的精神心理原因同肉體生理原因,不知不覺地聯繫起來了。他所創造的這兩個範疇未能展開,正因如此,後來能真正懂得其中深意的,只有少數佼佼者。北宋著名學者蘇軾就是其中之一。
蘇軾在《夢齋銘》中說:世人之心未嘗有獨立也。塵之生滅,無一念往。夢覺之關,塵塵相授,數傳之後,失其本矣。則以為形神不接,豈非「因」乎?人有牧羊而寢者,因羊而念馬,因馬而念車,因車而念蓋,遂夢曲蓋鼓吹,身為王公。夫牧羊之與王公亦遠矣,「想」之所「因」,豈足怪乎!
蘇軾認為,「世人之心未嘗有獨立也」這話說得真好。心未嘗「獨」,則不能「獨行」、「獨遊」。他還指出,世界上色、聲、氣、味各種現象,都是在不斷地生滅變化的。人的醒覺、人的睡夢,實際上都是來自這些現象及其變化。而醒覺和睡夢之間又互相轉化,覺之見轉化為夢之象,夢之象又影響覺之動,
如聯想、想像、幻想等諸如此類。這樣過來過去,夢到底是從哪裡來,人們便弄不清了,弄不清就認為「形神不接」,精神獨行。
他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:一個牧羊人躺在草地上,看見身旁的羊,有頭有尾,四蹄,心想如果再大一點、再高一點,那不是同馬一樣可以騎了嗎?馬能駕車,於是從馬又想到各種車子。在一些高級的車子上裝有華蓋,這種車子乃是王公大人的交通工具。結果睡著以後,看見一輛裝有華蓋的車子,周圍吹
吹打打,他成了王公坐在裡面,悠哉,美哉,好不威風。每個人都知道,牧羊人同王公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。
可是蘇軾根據這個例子指出,「想之所因」,牧羊人做王公夢,也就不奇怪了。牧羊人的王公夢,雖然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,但仔細分析,還是有其來源的。這個夢是因緣客觀事物「羊」而生,離不開生理上的感受。而從「因羊而念馬」到夢見「曲蓋鼓吹」,也有心理原因。這樣,由樂廣所引出的「想」和
「因」的關係,在蘇軾這裡已經說得很明白了。只不過,蘇軾好像重在抒情,對理論的論述還稱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