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寒怎麼養生?
中醫認為寒為陰邪,小寒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,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,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,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。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、辣椒、肉桂、花椒等;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、高粱米、刀豆、韭菜、茴香、香菜、薺菜、蘆筍、芥菜、南瓜、生薑、蔥、大蒜、杏子、桃子、大棗、桂圓、荔枝、木瓜、櫻桃、石榴、烏梅、香椽、佛手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、羊肉、豬肝、豬肚、火腿、狗肉、雞肉、羊乳、鵝蛋、鱔魚、鳙魚、鰱魚、蝦、海參、淡菜、蚶、酒等。特別要提出的是,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、紅燜羊肉的好時節。
小寒節氣養生
衣:小寒注意三暖:暖頭、暖足、暖背
暖頭:“冬天戴棉帽、如同穿棉襖”,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。小寒節氣處於三九的前後,此時,身體處於適應寒冷天氣階段,若頭部受寒,極易引起感冒。
暖足:冬季時,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。腳底有很多穴位,受涼後會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,血液循環慢,抵抗力下降,極易誘發感冒、心腦血管病、氣管炎等。
暖背:背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,背部保暖不當,風寒邪氣極易入侵,耗損陽氣而致病,或者舊病復發加重。
食: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
在小寒節氣,應該滋養陽氣、收藏精微物質,使臟腑功能得到補充,但在進補的過程中,注意合理進補,切勿貪戀油膩、辛辣的食品。
冬季滋補得當,可達到補氣、補血、補陰、補陽等效果。
補氣:氣虛體質
氣血虛弱的主要表現是運動後冒虛汗、精神疲乏,紅參、紅棗、白朮、北芪、淮山和五味子等可以補氣。
補血:血虛體質
其主要症狀是頭昏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面色萎黃、嘴唇蒼白、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,建議服食當歸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膠和首烏等。
補陰:陰虛體質
陰虛體質者的主要症狀是夜間盜汗午後低熱、兩頰潮紅、手足心熱、婦人白帶增多,建議服食冬蟲夏草、白參、沙參、天冬、鱉甲、龜板、白木耳等。
補陽:陽虛體質
陽虛體質者有手足冰涼、怕冷、腰酸等症狀,建議服食鹿茸、杜仲、肉蓯蓉、巴戟等。
住:泡腳可補腎通經
冬季泡腳有助於驅寒保暖。科學泡腳還能祛病強身、補腎、通經絡。
泡腳時間以30~45分鐘為宜,每天或隔天泡1次即可。泡腳的水溫一般以38℃~43℃為宜。足浴時水深通常要淹過踝部,且要時常搓動。
此外,泡腳會刺激足部的穴位、反射區和經絡,對治療很多的疾病有很好的輔助作用,體寒者,通過泡腳,可加速體內排寒。
行:小寒鍛煉:陽光下運動身體棒
俗話說,“冬天動一動,少鬧一場病;冬天懶一懶,多喝藥一碗”的說法,在這干冷的日子裡,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,慢跑、跳繩、踢毽都有利於提高身體素質。
返回【二十四節氣】頻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