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座網:星座占星的發展和歷史:吠陀也包含著占星術的教誨
在印度,占星術就像在蘇美爾人那裡一樣古老。印度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,一些精緻的文明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。不同的民族之間早在從公元前3000年起就有了貿易往來。
一向口頭相傳的《吠陀》,從公元前1500年開始重新勾勒諸神的故事,記載他們移歸的儀式,並且描述祭司們運用的占星術知識。
天文學、醫學和占星術建立了一個基於月球公轉的體系:只應用到公元前三世紀為歸的二十七宮(nakshatras)與一些行星,象徵或神性配合起來,每個宮大致對應月球在一天裡經過的軌道。每個宮與一個恆星聯繫在一起,描繪一些專門的特徵並預示一些特殊的事件。例如:由一朵蓮花象徵的第十七宮悅可受土星支配,它會帶來健康和活力,使人靈活地組織活動,促使人們去旅行,也會使人變得嫉妒和急躁易怒。當預兆是不吉利的時候,人們就背誦《吠陀》裡的經文和禮儀,特別是《梨俱吠陀》,以便改變命運和得到神的支持。
隨著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27年的征服,希臘文化擴展到了直到印度的整個地區。印度繼承了希臘人占星術的技巧,尤其是黃道十二宮,而且利用了同樣的行星:蘇裡(太陽神),蘇摩(月神,像在美索不達米亞那樣是一位男神)和他的妻子們。這些妻子是與二十七宮相配合的。
印度的占星術在本質上與西方的占星術相當接近,千百年來得以自由地充分發展。它的特殊性在於運用一種恆星的黃道帶,也就是與恆星而不是與季節有關。另一方面,印度人重視白道與黃道的交點(與月球軌道相關的天文點)的位置,這方面後來輪到西方的占星術向他們借助了。印度的占星術得到所有種姓的承認,並且被運用於生命中的任何時刻:婚姻、活動、命運、醫療、宗教崇拜。它的影響在公元4至6世紀之間隨著瓦哈拉·米希拉的著作而達到了最高峰,這些著作對天文學和占星術的知識作了深入的探討。
公元632年阿拉伯人的到來,有利在兩種文化之間進行一次新的占星術知識的交流。直到現代為止,印度的占星術在這個社會裡一直被應用於日常生活,國王們都有被他們委任的占星家,但是英國的殖民化還是使它接受了一些外來的占星家,儘管有些占星家極力要保持傳統。
小知識:印度的占星術
建立在darshanam意思就是對現實的一種具體看法之上。印度占星術承認兩種可能性:透過個性提示命運,反之亦然。
返回【星座知識】頻道